一、污泥陶粒技術
河南鄭礦機器公司使用“低溫烘干+高溫焙燒”的插接式回轉窯方法生產陶粒,污泥及硅鋁系的固體廢棄物混合造粒后,經烘干窯200-400℃低溫烘干,再進入1100℃以上焙燒窯進行焙燒。此方法可大大提高陶粒成品率,且烘干和焙燒段溫度避開了二噁英產生區域。污泥在焙燒過程中有機質全部助燃,硅鋁系的固廢則在高溫下熔融重組,重金屬類元素被固化到晶格中,*終形成資源化的產品—陶粒。另外,配套的余熱回用系統-豎式冷卻機,可將回轉窯窯頭熱量循環利用,再用于烘干預熱環節,符合綠色節能的發展要求。
該技術集合污泥大摻量、高產低耗能、電控自動化、余熱再利用、煙氣臭氣處理等五大特點,代表了目前國內陶粒生產行業的高水平。
二、陶粒市場應用
陶粒可用于建筑輕骨料、污水濾料處理、濕地浮床建設等,具有較高附加值,應用前景廣闊。陶粒根據其自身性能及用途不同,價格從150-800元/m³不等。
1.混凝土中替代砂石骨料,配成陶粒混凝土有效減輕建筑物重量,且保溫性能好,抗滲透性、耐火性強。裝配式建筑結構件、高層建筑保溫砌塊、大跨度混凝土構件、地基回填澆筑等均可廣泛適用。
2.污水處理中作濾料,陶粒濾料質輕、孔隙率高、表面積大、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吸附力強,化學性能穩定,且價格較活性炭便宜,適宜于脫色等處理,也可用作工業濾料。
3.濕地浮床綠植栽培,超輕通孔的陶粒由于孔隙分布均勻,滲透能力強、吸水性強,可用于微生物、綠色植物的栽培。將其用于浮床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等,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長,可凈化各種水系,是處理富營養化水體的理想方式。
三、污泥處置現狀
環保部和住建部聯合下發的391號文《關于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污泥處理處置減排核查核算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政策,遵循“綠色、循環、低碳”的技術路線,因地制宜選擇合理可行的技術方法對污泥進行妥善處理處置。
受我國污水管網設施條件限制,國內大部分地區管網仍處于雨污合流狀態。污水經處置后的污泥有機質含量不高,化學成分較復雜。當前國內污泥處置主流技術仍為脫水填埋、厭氧發酵、好氧堆肥等,但*終資源化去向仍主要圍繞土地利用,污泥中含的重金屬及病菌等不能徹底處理,無法實現真正的無害化目標。少數采用干化焚燒的處置企業也是依托水泥窯、垃圾焚燒窯等,添加量小,無法處理焚燒后的殘渣、飛灰,并且受地域限制較大。2016年4月工信部下發《2016年*一批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中,污泥陶粒作為建材*域新定標準由原材料工業司主管制定,這標志著污泥資源化、建材化利用已經有*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