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產品或有其他問題,可隨時撥打公司服務熱線,或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在線交流!
改造時加大回轉窯內筒直徑是降低阻力的重要措施。傳統的預熱器內筒直徑大約是預熱器有效直徑的0.45~0.5倍左右。大渦殼形式的旋風預熱器為增大內筒提供了可能。模型試驗和生產實踐均表明,回轉窯內筒直徑由小變大時,當不超過某一臨界點時,阻力損失一直迅速減小,而分離效率的降低相對比較緩慢。因此,在保證一定分離效率的前提下,尤其是對于中間級的旋風預熱器,選用較大直徑的回轉窯內筒有利于系統阻力的降低,而對整個預熱系統的分離效率影響很小。需注意的是,回轉窯內筒直徑不能無限制的增大,當回轉窯預熱器的內筒與進風口內側的延長線相切甚至相交后,即內筒直徑超過某一臨界點后,分離效率將迅速降低,且氣體對回轉窯內筒的沖刷加劇,磨損加快。
延長回轉窯內筒的插入深度是提高分離效率的重要措施,但隨著回轉窯預熱器內筒的加長,系統的阻力也隨之提高。對于整個預熱器系統,我們追求的是全系統的低阻高效,因此對于每一個單體預熱器,在改造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強化或淡化某些參數的設計,降低改造的投資和難度。模型試驗和生產實踐表明,在特定條件下,回轉窯內筒直徑不變,回轉窯內筒插入深度延長一倍后,分離效率基本不變,有載阻力卻增加了30%以上。因此在改造中,對于中間級的預熱器,重點從降低系統的阻力損失角度出發,可盡量選擇插入淺的回轉窯內筒。此外,由于一級預熱器的分離效率對提高整個預熱分解系統的分離效率和熱效率,減輕廢氣處理系統的負擔至關重要,對**級預熱器的改造,可重點從提高分離效率的角度來考慮,對回轉窯內筒直徑和插入深度,可進行超常規設計。
技術改造中,目前廣泛采用的回轉窯設備內筒結構形式是懸掛分片式圓內筒,回轉窯預熱器的內筒中心線與預熱器柱體中心線重合。而早期采用的偏心設置的回轉窯內筒、異型內筒和整流降阻器等結構形式和部件,雖然在理論研究中有較好的低阻效果,但設備制作和維護復雜,在長期惡劣的工況下回轉窯易變形損壞、壽命短,有時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且部件的掉落還會造成機械性的堵塞,一般情況下可不采用。